宣城梅氏先祖梅遠
焦正達
梅遠(生卒年不詳),字維明,原籍吳興。唐昭宗光化(898—900)年間,入宣州刺史王茂章幕中。一說梅氏遠出梅伯,“世久而譜不明”。梅遠到宣城后在城南雙羊山下梅溪河畔筑室定居。并作《筑室》之詩:“昔住苕之南,今適宛之北。溪山故繚繞,往來等鄉(xiāng)國。愛此太古風,不但占林越。嵐氣敬亭浮,波光響潭接。雖在城市傍,而與喧囂隔。息心謝紛煩,投間遺一切。結構類芳茨,寧復事雕飾。草堂亦易成,經(jīng)營豈木石。喜見野人來,漸與塵萏絕。把我盈樽酒,妻兒同一啜”。
舉家遷宣城后,梅遠與文人士子相交,與淳樸鄉(xiāng)民為鄰,讀書修身,治家教子,其樂融融。他的《遷居》一詩就是此時心境的絕好寫照:
百里猶鄉(xiāng)土,千年亦比鄰。
愿言培世德,未敢詠維心。
梅遠在宣城寫了大量的詩文,文風不事雕琢,素淡清雅,余味悠長,對他的后人影響很大。梅遠詩集名為《遷居草》,可惜現(xiàn)已不存?!度圃娎m(xù)拾》收上錄二詩。
梅家世代詩書傳家,梅遠子梅邈,梅邈子梅讓、梅詢皆能文;梅讓子即為“宋詩開山之祖”梅堯臣。此后宣城梅氏“彬彬郁郁,綿亙輝映”,北宋以降,“代有聞人”,涉及政治軍事、天文數(shù)理、詩文戲曲、書畫字匯等各領域。晚清時期,梅氏宗祠撰有楹聯(lián)一幅:“家有遺業(yè),昌言文集,圣俞詩稿;室無他物,誕生字匯,定九叢書”。提名的雖然只有梅詢、梅堯臣、梅膺祚、梅文鼎四人,但也足以在中國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。一地一族,如此盛況,歷史上也很少見,梅氏從此成為宣城大姓舊族之首。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