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small id="hs2gb"><optgroup id="hs2gb"><em id="hs2gb"></em></optgroup></small>

    1. 胡鐘吾

      發(fā)布時間:2023-02-13 11:27 來源:市委黨史地方志室 瀏覽:
      【字體大?。?a href="javascript:doZoom(20)">大

      “手成天地功”的胡鐘吾

      石 巍

      胡鐘吾(19062005),績溪縣荊州人。出生商人家庭,父親胡學湯,字商巖,青年時代棄儒就商,勤儉致富,熱心公益事業(yè)。胡鐘吾因家資殷厚,青年時代即出外求學,先后就讀于上海大學、群治大學和廣州中央農(nóng)民運動講習所,受教于于右任、譚祖庵、廖仲愷、毛澤東等賢師,尤為廖仲愷先生所器重。

      抗日戰(zhàn)爭爆發(fā)后,胡鐘吾曾在抗日名將戴戟麾下,參加了汀泗橋戰(zhàn)役。后來他在皖北從事國防經(jīng)濟建設(shè),督修江淮水利,抗戰(zhàn)興軍。他與夫人朱氏深入民間,激勵民眾參與建設(shè),先后動員亳縣、渦陽、阜陽、太和四縣民眾,每日超過85萬人。完成阜陽平原“井田戰(zhàn)陣”,使本來無險可御的亳縣、太和、阜陽、渦陽四縣固若金湯。使部隊于臺兒莊大捷后,退出泰山戰(zhàn)區(qū),與山東省政府轉(zhuǎn)進阜陽平原,御敵西進。又任督造亳縣機場總工程師,每日征工12萬人,發(fā)掘當?shù)毓懦桥f寨,搜集古磚碎瓦,只用29天時間建成亳縣機場。

      1938年,胡鐘吾臨危受命,就任宣城縣長。當時,日寇氣焰囂張,面對強敵壓境,胡鐘吾于6月間冒雨深入宣城縣水陽敵后,宣傳抗日救國,組織愛國農(nóng)民、集結(jié)散兵游勇、訓練紅槍會等共12萬多人,編成抗日自衛(wèi)軍打擊日寇。711光復了張林橋,21日光復了汪家山,殲敵700多人,繳獲大炮二門,步槍1800支,糧秣無數(shù),足夠兩個師之用。827,攻克孫家埠。929國民黨98師在各地義軍的配合下首次攻克宣城縣城,成為國民黨第三戰(zhàn)區(qū)自南京淪陷后轉(zhuǎn)敗為勝的首次大捷。對這次宣城大捷,日本東京玫瑰廣播電臺宣稱:宣城縣長胡鐘吾,用民族意志,重挫皇軍,必須把他消滅。于是,日本華中派遣司令部派出飛機36架,步兵兩聯(lián)隊,陸空配合,掃蕩宣城。宣城縣城內(nèi)房屋被炸80余間,人員死傷無數(shù)。1115,宣城再次陷入日寇之手。三天后在宣城民眾的有力支持下,中國軍隊第二次攻占宣城,擊退日寇。

      在打退日本侵略者以后,胡鐘吾縣長眼看民眾賦稅之苛重的現(xiàn)實,宣布田賦改征實物制,提高稻谷的收購價格4倍,規(guī)定余糧戶必須借給貧困戶大米300斤。此舉深受廣大農(nóng)民的擁護,使宣城縣社會安定,民心凝聚,民眾的抗日熱忱持續(xù)高漲。據(jù)史料記載,胡鐘吾因減免賦稅,造成宣城縣政府公費不足。胡鐘吾將此情告之于家,其父毅然義賣雞血石300多顆,并出讓店股,將所得全部送往宣城,充作抗戰(zhàn)經(jīng)費。

        193914日,宣城第三次陷落,兩天后,胡鐘吾率地方武裝會同國民黨駐宣部隊再次收復縣城,為防止日軍再次占據(jù)宣城,組織了軍民數(shù)萬人于一周內(nèi)拆除城墻。一直到19436月,日軍再沒能占領(lǐng)宣城。國民黨中央政府為了嘉獎胡鐘吾縣長的抗日功勞,于19393月向胡頒發(fā)了國民政府嘉獎令。

      1939年,胡鐘吾調(diào)任涇縣縣長,又取得袁家店、大青山、琴溪等戰(zhàn)斗的勝利。不久因病歸故里,出任復辦后的績溪中學首任校長,又任蘇浙皖三省府高級參議及績溪縣參議長。當時安徽省政府計劃籌設(shè)茶葉公司于上海,令績溪縣募集股金百萬,但績溪富商多在淪陷區(qū),在鄉(xiāng)稍有能力者寥寥無幾,議會討論許久,無法達成決議。因此事關(guān)系全縣茶農(nóng)權(quán)益,胡鐘吾遂致電在上海經(jīng)商的內(nèi)弟朱德甫,協(xié)議先墊百萬股金,交安徽茶葉公司總經(jīng)理韓鈞衡,以鐘吾個人名義入股,取得了正式股票權(quán)。績溪縣城清代大儒胡匡衷的后人因償債欲變賣祖屋,胡鐘吾采納族長胡運中的建議,以法幣一百二十萬購進了百余年歷史的城隍街蔭坊別墅,既解決了先賢后人之急,又保全了此處宅院。

      胡鐘吾在鄉(xiāng)與共產(chǎn)黨領(lǐng)導的游擊隊多有接觸,暗中予以幫助。1947年胡鐘吾在績溪競選“國大代表”獲得成功。19484月,他在國民大會上慷慨陳詞,發(fā)出“還政于民”的呼聲,頓時會場內(nèi)外掌聲雷動。1949年祖國大陸解放,胡鐘吾赴臺灣,成為終身的國大代表,從此再沒能回到大陸。

      胡鐘吾先祖酷愛收藏研究江南名帖善本,現(xiàn)尚藏有由朱熹鑒定題跋和于右任題字的王羲之定武《蘭亭序》及唐宋古拓《圣教序》《興福寺碑》《大宋降州夫子廟碑》(黃庭經(jīng))等。胡鐘吾之父胡商巖嗜書法,數(shù)十年間集“書圣”之字,成《大同篇》《孝經(jīng)》〈十思疏),因年事高,視力減退而末竟,命胡鐘吾繼其志。胡鐘吾自幼嗜右軍書法,遵父遺志,赴臺后傾其全部精力,專心致志研習王羲之書法。胡氏兩代集右軍之字成《孝經(jīng)》《洛神賦》《正氣歌》等70余篇。

          集王羲之字成書是我國研究和繼承右軍書法、弘揚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。古今集右軍書,自唐至清僅18家,以懷仁集《圣教序》為開山之祖師。集字皆有定法,必須具有精湛的書法欣賞水平,要在“書圣”的各種書跡中選擇最合理的單字,取宏用精,組成洋洋大觀的雄文,達到章法自然、點畫流暢、氣韻生動、兼具眾美,充分展示右軍書法獨特超然之美,是藝術(shù)上的再創(chuàng)造。

          胡氏父子工王書,書風嚴謹。胡商巖集《東、西二銘》各四百余字,易稿六十次,歷時八載。胡鐘吾為我國近代大書法家于右任的門人,兩人交往甚深。胡鐘吾集工書,都經(jīng)于右任等大師鑒定稱善,始可定論。于右任生前為胡氏集右軍書題跋云:“右軍書法,冠冕百代,績溪胡氏,積兩代七十年之心力,成此巨制,誠唐宋以來藝林之盛事也。”并贈聯(lián)曰:“心積和平氣,手成天地功?!贝髮W者胡適盛贊:“胡氏父子,積兩代六七十年之功力,成此美事,最可欽佩。”日本琉球大書法家謝花云石,1963年以80高齡專訪胡鐘吾,回國后在《沖繩日報》發(fā)表《對王羲之的追思》一文,贊譽胡氏的書法和集字。

          胡鐘吾集右軍字,筆力非凡,字勢雄強,因字生姿,因姿生妍,生動流暢,真正達到爐火純青、隨心所欲的境界,深受好評。1959年胡鐘吾集右軍書法在臺北市中山堂展出,由于右任主持開幕式,蔣經(jīng)國和撒切爾夫人等名流親往祝賀,轟動海內(nèi)外。

          臺灣右軍書法研究社曾將胡鐘吾先生墨跡編印發(fā)行于80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,許多國家博物館爭相展出和收藏。兩岸三通以后,浙江和安徽等省都曾舉辦過他的作品展覽。蘭亭和白鹿書院還將胡氏墨跡鐫刻為碑,矗立于歷代大家之林。家鄉(xiāng)績溪還在名人檔案館專門設(shè)有他的書法展廳供世人欣賞。

        

    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

      0條評論

      *正文:
      驗證碼: captcha

      網(wǎng)友評論列表

        暫無網(wǎng)友評論
      智能問答 智能問答
      国产亚洲欧洲综合5388,国产视频黄色观看,一级爱视频欧美国产,午夜亚洲国产理论飘花中文
      <small id="hs2gb"><optgroup id="hs2gb"><em id="hs2gb"></em></optgroup></small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