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德元(1937—),績溪縣人。1962年畢業(yè)于復旦大學生物系,1966年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生畢業(yè)。1979-1981年在瑞典隆德大學作訪問學者。1988年晉升研究員,1989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成為博導,1990年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,1991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。1998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副主任?,F任中國植物學會副理事長、《世界植物志》指導委員會委員,美國和日本植物學會通訊會員,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,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生命科學部主任。
洪德元學術上的主要成就,就是在玄參科、桔??坪网嗸挪菘浦参锓诸惡拖到y學研究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。提出了多個屬的新系統,發(fā)現8個新屬、50多個新種;《婆婆納族的分類和進化》運用了新方法,提出了起源和進化的新觀點,建立了該族的進化系統;對毛莨科、桔??坪桶俸峡频募毎诸悓W和物種生物學研究有新發(fā)現;1990年出版的《植物細胞分類學》是世界上該領域的第一部專著,為植物細胞分類學的發(fā)展做出了貢獻。在《中國植物志》和《中國高等植物圖鑒》中,作為負責人或主要成員,完成了玄參科、桔梗科和鴨跖草科。在《Flora of China》(中國植物志英文版)中主持完成了玄參科、鴨跖草科和芍藥科。自80年代以來,一直從事芍藥科(屬)的研究。已在國內外著名刊物上發(fā)表芍藥科的研究論文近20篇,1999年、2001年和2002年與助手遠赴高加索和地中海地區(qū)考察芍藥屬植物。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“八五”重大項目“中國主要瀕危植物保護生物學研究”;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“百合科細胞分類學研究”等多個項目;主持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基金項目5項。主持中科院“九五”重大項目“若干典型瀕危植物進化生物學與保護生物學研究”;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規(guī)劃項目(973)“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變化,可持續(xù)利用和區(qū)域生態(tài)安全”首席科學家。已發(fā)表研究論文250篇,其中50余篇在SCI刊物;專著15部(國外4部)。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2項;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1項;中科院科技進步獎多項;200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;全國優(yōu)秀博士研究生導師獎。1991-2001年任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系統與進化植物學重點(開放)實驗室主任。該實驗室在2001年全國生命科學56個實驗室(其中33個為國家重點)評估中獲第8名的優(yōu)異成績,其年輕隊伍在2001年作為國家基金委創(chuàng)新群體獲得資助,2002年被國家人事部和中科院評為先進集體。2017年7月25日獲得首屆吳征鎰植物學獎杰出貢獻獎 ,2017年7月29日,洪德元被授予“恩格勒金質獎章”,成為該獎項設立30多年來的第6名獲獎人,也是首位獲得該獎的亞洲學者。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